产品中心

【冰花男孩】命运冷若寒冬你却暖如春风;要不忘初心方能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23-09-17 19:53:43 来源:安博电竞ios下载 阅读 1

  原标题:【冰花男孩】命运冷若寒冬,你却暖如春风;要不忘初心,方能砥砺前行!

  那张传遍全网的照片上,他穿着单衣,站在设施简陋生源稀疏的教室里,头发和眉毛都结满冰花,耳朵和小脸被冻成紫红色,明亮的眼神里却透着坚定执着。

  那是他和突降的气温在4.5公里山路决斗的战果——他不顾霜寒步行一个多小时到校考试,不服的冰霜就在他头顶安了窝。

  如果,没有老师的随手一拍,抱着手机刷屏的很多人,大概已忘了大山深处的偏僻乡野,像他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

  他的校长说,不想曝光他的名字,也不愿有人刻意为他捐款,广大贫穷的地方如他这般的少年都在粗粝中生活,却不曾忘记拼搏!

  小小如他者,未曾想过出名,就像他觉得冰花盛开头顶再寻常不过。但看着他满头的“白发”和满手的冻疮,很多人还是隔着屏幕哭了。

  多少城里的孩子,上学车接车送,回家暖气空调,三餐鸡鸭鱼肉,每天锦衣华服,日日父母陪伴,却还嚷嚷着“我不想上学”。

  他身居大山深处,被称留守儿童,难有暖衣热饭,天天长途跋涉,坚持苦读勤学,不过是不想再重蹈父辈卑微的命运,有朝一日能像城里人那样生活。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任培强,出生于1992年,目前就职于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他的座右铭是“何时都别学习”,要以努力来书写自己的青春。

  航天遥感器,被形象地称为“太空天眼”……在中国航天,有这样一支青年团队,他完成了38台遥感器最核心部件的光学设计,成功应用于资源、高分等系列卫星;实现了航天科技集团国防973项目零的突破,成功开拓了量子遥感等新领域。

  任培强是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加工中心操作工,他说:“我们单位招的人分两类:技术和技能,技术人员都是高学历的,硕士博士很常见。我是属于技能类,主要做产品和零部件相关的加工。”2012年,他从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还是那一届的优秀毕业生;同年9月,他进入研究所103车间工作,并与经验比较丰富的高级技师签订“师带徒”协议。

  于是,师傅在干活时,任培强从来都是认认真真地看着、学着,等师傅停下来他便立马提出不懂的地方,虚心向师傅请教。他的成长很快,短短两个月时间就熟练掌握班组数字控制机床的操作技巧,迅速成长为得力干将。

  走上工作岗位后第一年,他就凭借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强的领悟能力,很快实现了角色的转变,成为组内年轻的骨干力量。

  “可以从我的工资变化看到我的个人变化。以前是以计件模式来折算工资,现在我已经慢慢从技能过渡到技术,是按照技术管理来给我算工资了。”说起自己的成长,任培强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研究所主要为火箭、导弹等航天产品加工结构件,因此,任培强的工作不仅需要非常精湛的专业技艺,更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稳定的心态。

  “在做产品的过程中,我会不断和技术员沟通,尝试用更好的方法。比如先做电脑仿真,再去生产尝试,提升产品的精度和生产效率。”任培强喜欢找一切机会与师傅们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数控技术。

  任培强主要负责1台立式三轴加工中心和1台卧式四轴加工中心的生产工作。工作中,他通过不断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解决了生产中的很多难题。

  比如,他设计了79芯支架工装,解决了工艺流程中变换压板位置的问题,节省了约50%的装夹时间,且定位精确,加工质量得到一定效果保证;

  他设计了框架工装,设计并制造了一种高精度专用工装,保证了零件的加工精度,使产品质量得到一定效果保证;

  他承担了某运载型号关键承力构件的研制工作,并承担了重点战术型号产品研制攻关任务,提出了6项技术革新与合理化建议,确保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研制效率、压缩了研制周期,为型号产品的研制推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只要想到宇宙飞船中有许多精密小零件是由我亲手制造的,我就感觉很自豪。正因我们手头每一个产品的生产规格要求都非常高,我就更应该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任培强说。

  任培强说,他很喜欢参加比赛,因为比赛不仅能让他提升技术获取新知,还让他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工作几年,他几乎每一年都可以拿到大型比赛的奖项:他曾荣获2012年上海市数控铣工技术比赛第一名、2014年上海市数控铣工技术比赛第一名、2014年上海市技术能手、2015年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团体第四名、2015年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2015年中央企业优秀共青团员、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上海职工数控技能大赛个人铜奖、2016年上海市技术能手、2017年集团公司优秀共青团员……车间师傅们都纷纷为他点赞。

  2014年,上海市职业技能竞赛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地区选拔赛如期举行,作为数控铣工组的一名参赛选手,他深知自己在实战经验和大赛经验上并无太多的积累与优势,但他对自己的技术特长和短板很有清晰的认识,他坚持将一年来在航天事业中学到的各种技术和知识,以及航天的“严慎细实”作风运用到这次大赛中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坚定的信念和过硬的技术本领,他一举摘得此次大赛数控铣工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那个时候,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的确令人惊讶。

  2015年,经过层层选拔,他与其他两位航天同事组队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这样的大赛上,他沉着冷静,最终获得了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

  2016年上海职工数控技能大赛个人铜奖和2016年上海市技术能手称号的获得,更是他个人成长的最佳证明。

  “虽然我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强,但我一直很有危机感,我没有高学历,没办法一下子进入技术人员行列,所以我必须向他们学习。”

  任培强很喜欢和技术人员在一起交流,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他跟他们交流机器操作,他们教他理论基础和软件操作。“前两天他们教了我力学分析软件和金属热处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我以前从来就没接触过这块,觉得收获好大,我现在就像海绵一样吸收这些知识。”

  平时,他还一直在自学编程。“编程的学习,对于我进行产品加工和产品管理有很大帮助。”除了学习跟专业有关的知识,他还在不断的提高学历。现在,他已经拿到大专文凭,目前正在学习本科课程。

  “在航天的舞台上,高手比比皆是,能学多少、掌握多少、进步多少全看自己的努力程度。”任培强说。他的座右铭是“何时都别学习”,他也正以努力来书写自己的青春。

  去年10月,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4年级学生宋彪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获得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金牌,并获得大赛最高奖阿尔伯特·维达尔奖。据了解,这是中国选手首次获得该项大奖。5日,宋彪又获得了“江苏大工匠”称号,同时被认定副高级专业方面技术职称。

  不得不说,这是一条振奋人心的喜讯,是一条充满正能量的喜讯,“对于弘扬工匠精神和影响年轻一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满20岁,就已经有了国际大赛金奖得主、江苏大工匠、副高级职称等荣誉加身,不仅如此,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作人员表示,在“江苏大工匠”表彰大会结束后,开始为宋彪办理职称证件以及确定后续相关的配套待遇,这中间还包括“毕业后不受名额限制,直接给与相关单位编制”;常州技师学院为他提供了赴德国留学一年的机会,并将在那边努力考取具有国际效力的德国工商业联合会(IHK)职业资格认证。这一切,虽说是连宋彪自己都感到“意外、惊喜、没想到”,可“付出终有回报”,恰恰是宋彪凭借自己“一步步地坚持”和超越常人的实力所得来的。

  “19岁技校生拿下副高职称”这则新闻至少有三大亮点。其一,职业教育照样可以培养出杰出人才。长期以来,由于一些人不看好职业学校,歧视技校文凭,技校生就业质量不高等原因,使得一般家长都不愿意将孩子送进技校读书。殊不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在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当下,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职业院校毕业生慢慢的受到广泛欢迎。有数据表明,在先进制造、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行业中,仅江苏省就有新增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其二,技校生一样能大有作为。宋彪的成功告诉人们,不要妄自菲薄,只要确有一技之长,“学好一门技能也能成才”。时下,每年能挤进名牌大学的毕竟为数不多。但是,无论是上大学,或是名牌大学,抑或是上技校,只要你有目标,善学习,勤钻研,肯努力,会坚持,就一定能学有所成。尽管宋彪已经是诸多“荣誉加身”,但是,他没有满足,而是选择继续前行,他表示,在德国学习完后,回国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读个本科或者更高的文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他的学习精神和梦想追求,令人钦佩,催人奋进。带着“有色眼镜”看职业学校、看技校生的人,是不是该变变观念、换换思维了?

  其三,职能部门珍惜人才,唯才是举,该破格就破格,不搞“论资排辈”,而“以实绩论英雄”,有利于人才辈出,有利于弘扬工匠精神和影响年轻一代。据报道,2017年,江苏省首次启动“技能大奖”评选工作,原本预设10个“江苏大工匠”和94个“江苏工匠”席位。通常情况下,需要经单位推荐程序、人事隶属关系推荐、省市两级评选产生。而今年才19岁的宋彪则是破格获此殊荣。对于宋彪所获得的副高级专业方面技术职称,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作人员称,在“江苏大工匠”表彰大会结束后,他们刚刚拿到文件,开始为宋彪办理职称证件以及确定后续相关的配套待遇,这中间还包括“毕业后不受名额限制,直接给与相关单位编制”。此举有助于杰出人才脱颖而出。

  “19岁技校生拿下副高职称”亮点纷呈,我们是不是该从中悟出些什么道道来?

  在日前举行的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一线技术工人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技师黄金娟(下右)和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洪家光(下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黄金娟成为首位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女性技术工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国家科学技术奖5大奖项之一。2006年,首次设立工人农民科学技术创新评审组,对工人、农民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予以政策上的倾斜。至此,已有15位一线工人荣获国家科技大奖。

  黄金娟完成的《电能表智能化计量检定技术与应用》项目成果应用于电力能源基础领域,攻克了传统电能表人工检定效率低下、质量控制困难等难关,首创了电能表计量检定智能化作业工法,黄金娟发明的同步接拆、新型封印、智能移载3项技术,创建了电能表检定节拍测算工具与质量溯源方法,实现了电能表计量检定由人工作业向智能化作业的变革,效率提升了58倍。

  洪家光研发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项目成果,是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领域的核心技术。该技术通过发明多因素耦合振动消减方法、超厚阴模高精度车削方法、不规则镍刺瘤修整方法及阴模无损剥离方法,使叶片滚轮精密磨削精度提高至0.005mm,合格率由78%提高至92.1%,为国家新型战机、大飞机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一线工人能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这是国家对工人价值的肯定。”获奖后的朱洪斌说,作为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状态评价中心物资检测室油气化验组组长,自己从事的工作就像是医院里的验血师,通过检验测试变压器油中气体的变化分析变压器的运作状况。为保障设备安全、提高检验测试质量和效率,28年来,朱洪斌一直为成为顶级“验血师”而不懈努力。

  在2015年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颁奖台上,来自黑龙江的一线工人白伟东凭借“异形承载木梁拼板制造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白伟东是大兴安岭神州北极木业有限公司的设计研发人员,他于2008年立项的“异形承载木梁拼板制造技术与应用”项目,节约木材30%以上,曾获得第二届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目前,该项目已大范围的应用于大型木结构建筑和大跨度桥梁,创造经济效益高达1.32亿元。

  田明与他的团队曾转战新疆、徐闻等地质状况复杂的地区,经过多年攻关,逐渐改良了试油测试技术工艺,并完成了其中配套工具的发明与创新,形成了“试油测试工艺配套工具的研制与应用”理论创新成果。该成果完成了射孔配套技术、高压井测试技术、抽汲井口密封技术、稠油井取样技术等四项技术创新,获得国家专利18项,先后获中石化技能创新成果一等奖、江苏省职工十大创新成果奖和全国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一线工人王进团队自主研发的“±660千伏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和工器具创新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2014年度山东唯一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一线岁的他也成为了最年轻的获奖者。

  在业内,王进被誉为±660千伏带电作业“世界第一人”,他参与的±660千伏银东直流线路首次带电作业期间曾全球直播。

  2012年2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一个长相憨厚、目光炯炯的工人获奖者,吸引了大家关注的目光。

  受到关注,不仅因为他带领团队研制的项目“架空线路清障检测机器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更重要的是,他作为全国工人农民的杰出代表,以工人阶级特有的扎根一线、百折不挠、拼搏奉献的精神品质,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征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他,就是高森,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超高压公司的一名普通线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郭晋龙

  凭着一股肯学肯钻的劲儿,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的电气维修工郭晋龙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技工,成为出色的新时代蓝领精英。

  2011年1月14日,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郭晋龙凭借着“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一举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进厂工作29年来,李斌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一位专家型的技术工人,成为新一代智能型工人的楷模。

  他多年来先后完成新产品开发55项,完成工艺攻关201项,完成加工工艺编程1500多条,直接创造经济效益830多万元。他自主设计了刀具184把,技术革新、自制改进工装夹具82副,为企业节约支出110多万元,并获得多项专利。他为公司进行4项数控机床故障排除和改进,节约维修费用30多万元。

  中国梦的实现,一定要靠创新、靠实干。许杏桃说,以前他着重解决的都是电力大网问题,现在则要解决电力到户问题,以后还要解决工厂内的供电问题。前段时间他们技术人员做了两个产品,其中一个是鉴相技术,只要在插座上一插,就知道电路是由哪个变压器、哪相供的电,距离有多远。这样的产品的好处在于,若发生停电,电力部门能够记录精确地址,便于抢修。而现在只能做到知晓在哪条线,却不知道在哪户,给电力抢修带来障碍。

  在极薄板轧制领域具有高招绝活的王康健,凭借“高速冷轧带钢多功能在线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项技术综合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所有缺陷中,工人最怕碰到的就是孔洞和边裂。由于生产工作速度太快,这些缺陷根本没办法用肉眼识别,因此,使用自动化技术进行仔细的检测就成为唯一的选择。”王康健说。

  赵林源从事的机械密封工作是防止转动设备介质跑、冒、滴、漏的关键技术。为了攻克密封技术难关,赵林源几乎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习密封技术上了。他先后学习了西德E迈尔和英国萨默史密斯的机械密封专著,国际密封技术译文等技术文献和书籍,提升了解决设备问题能力。几年来,他先后改造转动设备机械密封81台多次,为石油三厂解决了生产难题,延长了机械密封的常规使用的寿命,机械设备更换密封数量由原来700多套下降到190多套。赵林源也成长为高级技师,技能专家。

  代旭升说,油田发展需要技能人才,能让年轻人少走弯路,尽快成长起来,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他带领工人

  一起解决制约生产的疑难问题,探讨创新的措施方法,寻找革新的最佳途径,不仅使一批困扰生产管理的难题得到一定效果解决,也带动了采油职工技术素质的提升,技术创新成果层出不穷。5年来,工作室有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5项成果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工作室成员由成立初的100余人,发展到1200多人,推出创新成果500多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

  高分贝的噪音、浑浊的空气,普通的铆焊工,摆弄着一块块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没有生命气息的铁块子……39年的时光就这样荏苒而过。但是,人生的演出并未因舞台的简陋而影响精彩。汗水播散处,钢花飞散间,留下的是一串坚实的足迹,书写出的是一篇精彩的人生乐章。

  他,就是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一个攻克了世界级工艺制造技术难题的“蓝领专家”——杨建华。

  王洪军,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焊装车间工长。1991年,王洪军技校毕业后成为一汽大众公司“白车身”钣金维修工人;2003年,创立“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整体研究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荣获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第一位登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的一线工人。王洪军先后荣获吉林省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授予全国机械行业“技能大师”、技术创新“十佳能手”等荣誉称号。2008年12月,王洪军入选第九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www.kunjitz.com